新華社北京3月19日電(記者吳晶晶)利用汽車車輪的轉動發電、利用水滴下落時與空氣的摩擦發電、利用尼龍等常見紡織品摩擦發電……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獲悉,該所首席科學家王中林院士領銜的團隊成功研發摩擦發電新能源技術。這種“一舉一動皆能發電”的全新能源供給模式或許不久的將來能讓通過走路給隨身攜帶的手機充電成為現實。記者在納米能源所看到,這種摩擦發電機的基本元件其實就是一小塊薄膜材料,將它通過導線與 LED 燈相連,只要用手捏一下這個薄膜材料, LED 燈就會亮起。“摩擦發電機結構非常簡單、輕巧,用來產生摩擦並形成電流向外輸出的基本元件都是僅有微米級厚度的薄膜材料,使得整個器件具備柔軟甚至可以透明的特性。”王中林說。他介紹,與傳統的電磁感應式發電機和摩擦起電原理完全不同,摩擦發電機利用的是摩擦起電和靜電感應效應的耦合,同時配合薄層式電極的設計,實現電流的有效輸出。這種摩擦發電機的動力源既可以是風力、水力、海浪等,也可以是人的行走、手的觸摸、下落的雨滴等環境隨機能源,甚至可以是車輪的轉動、機器的轟鳴等垃圾能源。摩擦發電機通過附著在產生這些動力的物體之上,而實現對機械能的有效收集。“或許不久的將來,你只要正常走路,附著在你衣服上或安在你鞋裡的摩擦發電機就能隨時為你隨身攜帶的手機充電。”王中林說。目前,摩擦發電機輸出功率最高可達500瓦/平方米,能量轉換效率達到24%至50%。科研人員還成功將輸出電流提高到3毫安,最高平均穩定輸出功率達1.5瓦,實現對小型電器實時供電。據介紹,摩擦發電機的成本很低,主要部件由有機材料和常見金屬構成,而且用量極少,非常適合大規模產業化推廣,在綠色能源供給與自供能傳感方面具有廣泛應用前景。  (原標題:中科院團隊成功研發摩擦發電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b00bbkmb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